胃肠道常见的肿瘤是胃癌,原发于胃。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,在40~60岁发病高发,男女比例为3~4:1。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都很高。
中医认识胃癌。
对于胃癌,传统医学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,《四时气篇》中说:食欲不振,膈塞不通,胃脘不通。公元前2世纪的汉代医家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·呕吐》中提到朝食之,暮食朝吐,宿谷不化,胃反。脉弦细涩,其病难治当时以为此病很难治。伴随着认识和实践的深入,治疗水平也进一步提高。16世纪明代的《景岳全书》记载:治胃之法以扶助正气、健脾养胃为主。中医对胃癌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,除药物外,还有针灸、推拿、气功、药膳等疗法,疗效稳定,副作用少,在改善症状、预防复发方面有较大优势。
胃病在传统医学中,由于各国对治疗方法的不同,称谓不一。从胃癌的临床表现来看,中医可分为食膈、反胃症积、胃脘痛等范畴。我国蒙医将其称为胃纳里病,朝医学将其称为威阿木。
胃部的原因和发病机制
在中医看来,本病的发生多因忧思烦躁,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导致肝胃不和,正气不足,尤其是脾胃虚衰,加之情志、饮食失调,痰凝气滞,热毒血瘀交阻胃,积聚成块而发病。
胃部是水谷之海,其发病与饮食的关系尤其密切。不节食,或食用致癌物质如亚硝胺及多环芳羟化合物,食用霉菌、咸鱼、鱼肉的熏制品,食用多次煎用的油煎制品,食用多种农药污染的食品,饮服色素含量过高的食品,或食物中缺少蔬菜和维生素,居住环境中缺少某些微量元素,可诱发胃癌。
胃病诊断要点:
临床表现。
胃粘膜癌发生的部位主要是幽门部,其次是贲门部,胃体较少,其症状与肿瘤部位、病期、性质及胃癌患者的体质有所不同。
1、畏食:饭后出现饱胀感、模糊不清,并且逐渐加重,大多畏食肉类和油腻。
2、上腹部不适、疼痛:原发溃疡病痛加重,节律痛变为无规律或持续,按溃疡病治疗疼痛不缓解。由于十二指肠功能的影响,胃窦部的肿瘤会出现类似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性疼痛。
3、恶心、呕吐:早期偶有恶心症状。当肿瘤阻塞性幽门时,往往是恶臭或呕吐酸的食物,晚期吐出咖啡色的胃内容物;肿瘤位于胃底或胃门部,引起贲门狭窄,可出现吞咽困难、食欲不振。
4、呕血便血:中晚期胃癌,常表现为大便隐血、黑便或呕血。
5、腹泻、便秘:幽门癌易引起阻塞,引起便秘。
6、贫血:恶病质、进行性消瘦、腹水。
7、上腹部包块:大小不一,质地坚硬,有压痛、活动不良的肿块。
8、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以转移为主。亦可转移至盆腔、肝腹膜,甚则远远地转移。
温馨提示:若有什么不懂的请点击在线咨询,了解更多!我院因外地慕名来访患者众多告诫患者切勿相信假冒医托所执言辞!请您网上预约或直接来院按正规程序就诊即可!
本文由郑州御和堂中医师发表,转载请注明出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