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经数千年,跌宕起伏、薪火传承、历久弥新。在其发展历史长河中,师承教育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,无论是世家传承、流派传承,还是师徒相授,都是中医得以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重要模式。
在王东峰主任看来,一个好医生的首要前提是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,愿意为病人减轻痛苦。“仁”即“仁爱”,是对患者的恻隐之心、怜爱之情,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。仁慈一直是医生的首要道德评价标准。晋代杨泉在《物理论》中说:“夫医者,非仁爱不可托也”;明代医家龚廷贤在《医家十要》中提出,医生的首要任务是:“一存仁心,乃是良箴,博施济众,惠泽斯深”。
“医乃仁术”是对医学宗旨和本质的定义。它不仅反映了医学技术是“生命之具、活人之术”,也表达了古代医生的道德信念,即通过行医实现仁爱救人、助世救人的理想,充分体现了医学实践的伦理价值。历代中医名家以仁爱至善的高尚情怀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心仁慈、美德众生的真谛。
目前,中国社会积极倡导和谐社会,以病人为中心,充分重视病人的权利,全心全意为病人寻求福利是建设和谐医院的唯一途径,要求医务人员充分理解病人的痛苦,以善良的感情,以热情、爱为病人解决问题。
王东峰主任说到善良的心固然重要,但正如皇甫静在《针灸甲乙经》序言中所说,“若不精通医道,虽有忠孝之心,仁慈之性,君父危困,赤子涂地,无以济之”,这说明高超精湛的医术是治病救人的关键。“医学贵精,不精则害人匪细”。医学是一门“至道在微,变化无穷”的学问,医生必须知识渊博,“知天文,知地理,知人事”,广泛涉足群书,研究医学技能,才能真正理解医学道路。同时,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,中医理论主要依靠临床信息的反馈、积累、修正和提炼。
王东峰主任强调医学是治病救人的高尚科学。医生必须有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。患者求医为的是解除痛苦,保护生命。如果我们不以解除病人痛苦为目的,而是为了名誉和财财物,我们不仅会误导病人的生命,还会伤害自己,最终成为医学败类,这是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需要记住的。
最后王东峰主任表示医德医风不仅是一种进步的道德风尚,更是一种约束人们行为的心法。它可以使医务人员终身受益,从而更好地为伤者服务。良好的医德医风是提高医疗质量、提高患者满意度、构建和谐医院的内在动力和必由之路。对于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来说,都要充分认识到医德建设的重要性。在实际工作中,要继承和发扬中医美德的精髓,努力践行“医心仁、医术精、医风正”的高尚中医美德,努力做“大医生”,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