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御和堂特邀专家王东峰主任曾经说过,中医刚出道的时候都很重视问诊,担心再问诊过程中有不齐全的地方,从而错过了重要线索,导致失治误治。这是因为初出茅庐,对脉诊“指下难明,胸中了了”,对望、闻二诊也缺乏经验积累,总感到所望、所闻多大致相同,只依靠详细的问诊,甚至面面俱到来了解病情,这不得已而为之,正是中医新手的通病。
新手上路,重问轻望
《中医诊断学》将会诊列为本书开篇第一章,置于四诊之首,有必要进一步探讨。
根据王东峰主任的个人经验,随着临时经验的不断积累,当功夫达到一定程度时,我们可以逐渐发现看病的重要性,这是中医诊断方法中难以展示的重要技能之一。从重问轻看,到先看后问,甚至最后完全有信心不问,是中医临时功夫日益成熟和完美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王东峰主任强调:“古人‘望而知之神’,把望诊置于四诊之首,意义深远。”追溯扁鹊看齐侯之色,仲景断仲宣四十而眉落,让人惊叹中医看病的神奇。《内经》有“面如漆柴,心先死”,属于绝症;《四诊择微》曾说:“十指如杵,肺有病”;历代有“胖人多痰,瘦人多火”、“肥人多中风,瘦人多劳咳”等。,一眼就能看出来,为医者需处处留心。瓣狭窄、颧骨紫红、蜘蛛痣、肝掌、面部发黑、甲亢、粘液性水肿、伤寒、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均有特殊容貌,一目了然。
以神会神”,直透深心
故望诊之中首重在看神。所谓神指的是神情。看诊虽然有看全身、看局部、看舌、看排泄物、看指纹等内容,但能否一看便知,关键是医生要有犀利的目光,“以神会神。“以神会神”最早来自清代石寿棠《医原·望神须察神气论》,其曰:“望而知之谓之神,既称之曰神,必能以我之神,会彼之神。说明医者在看诊时,要在刚一接触病人的瞬间,病人还未注意(有意无意之间)的时候,静心凝神,明察秋毫,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直视病人的目光,并通过心灵的窗户,直透病人内心深处,从而窥探并掌握病人内部病情变化的信息。
当病人发现医生在看自己时,他们往往表现拘谨,影响其神的真实情况。如果医生太刻意,长时间观察,往往容易产生主观想法,从而影响了观察所得出的结论,反而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。
王东峰主任强调,这种“一时即觉”、“以神为神”的能力是中医望诊的重要技能之一,需要在临床和生活实践中不断训练才能逐步获得。
对于内伤杂病,尤其是长期患病、高年体虚的人来说,脉诊的意义更大。同时,在浮、中、沉三个等待中,等待更为重要,能更好地反映人体内部的真实情况。例如,长期患病的人脸红、心烦意乱、口渴、喜欢喝酒、出汗,但他们的脉搏虚弱无力。它们看起来像阴虚和火。它们实际上是气阴两虚。我们不能简单地治疗阴虚,更不用说使用苦寒泻火剂了。我们应该重用甜、温、益气的产品,使气阴逐渐恢复,逐渐调节和治愈。如果你不检查脉搏,但看到阴虚和火旺,你会轻率地使用滋阴泻火剂,你会更难恢复。